2025年大阪世博会以“构建未来社会,设计生命光辉”为主题,中国馆以“和合共生,文明互鉴”为核心理念,通过“时空折叠”的设计手法,将传统智慧与未来科技有机融合,打造一座既能展现中华文明底蕴,又能对话全球未来的沉浸式展馆。
一、设计理念:东方智慧的当代转译
中国馆以“天人合一”为哲学基础,将展馆视为一个“会呼吸的文化容器”,强调三大设计策略:
文化符号转译上,以“书简长卷”为核心意象,双曲面屋顶如舒展书卷,外立面竹简肌理刻有诗词,五种书法字体保留汉字美学,馆前篆书“中国”标识呼应传统理念,让文字成为文明叙事。
生态哲学表达上,“天人合一”理念化为绿色系统:竹材运用结合低碳技术,可逆化装配式设计实现资源循环,智慧建造平台融合东方思维与数字技术,让“道法自然”成可感知语言。
空间叙事转译精妙,内部以“天人合一”等为脉络,结合传统园林“移步换景”智慧与现代展览功能,交替的展厅空间暗合东方美学,“人在画中游”体验诠释传统山水画理念,打破文化与生活隔阂。
二、空间叙事:五感沉浸的文明长廊
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以“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——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”为主题,通过独特的空间设计和展陈方式,打造了一条五感沉浸的文明长廊,围绕“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”主题展开叙事。
视觉上,建筑如书卷竹简,镌刻119句经典诗词;内部园林式展线串联“天人合一”等展区,动态影像与科技展品交相辉映。听觉上,自然音效与主题音乐烘托氛围,多媒体内容搭配专属声效。嗅觉融合自然通风带来的清新空气与竹植芬芳,辅以檀香等传统香气。触觉通过竹材质感传递温润触感,“蛟龙号”体验舱等互动项目增强参与感。味觉区提供中国茶、传统糕点,展现饮食文化。五感交织让观众全方位沉浸,感受中国生态智慧与文化魅力。
三、技术亮点:隐形创新的东方表达
大阪世博会中国馆,以隐形创新实现东方表达。建筑上,以竹材与钢结构结合,选用新型低碳固碳竹质产品,构件国内生产、预组装后拆分运输,以螺栓连接实现可逆化装配,既提升自主性与可控性,又契合低碳环保理念,减少能源消耗与碳排放。
展陈中,借助数字技术,让文物“活灵活现”。像动态艺术光幕圆盘,将敦煌美学与数字科技结合;数字化《耕织图》传递传统生态智慧;“诗词瀑布”光影矩阵营造梦幻氛围,还有透明交互屏方便观众了解文物。此外,“AI孙悟空”运用大模型实现多语交互,带来新奇体验。
四、可持续策略:从中国方案到全球实践
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在可持续策略上,为全球提供了卓越的中国方案并积极推动全球实践。选材上,主体采用竹材与钢结构结合,墙体选用新型低碳固碳竹质产品,利用竹子生长周期短、易降解等特性降低碳排放。建造方式为装配式可逆化设计,钢结构等重要构件国内生产后现场装配式安装,全螺栓连接减少废弃物,缩短工期。运营时,通过屋面阳光板引入自然光,优化气流组织、采用智能照明等节能设备降低能耗,全方位践行绿色发展,为全球可持续建筑发展提供借鉴。
大阪世博会中国馆超越了常规的“符号堆砌”,通过“技术诗意化”与“传统未来化”的双向转译,构建起一个既根植于五千年文明、又能主动定义未来规则的叙事场。在这里,青花瓷的釉色可能化作数据流的视觉韵律,而庄子的“天地共生”思想正通过区块链生态实验获得当代注解——这或许正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高级呈现:不展示答案,只提供启发。